數字化教育讓數字人才培養進入良性循環—專訪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授王新懷
(來源:人民數字聯播網)數字科商新生態,助力宜興高質量發展,近日,2023宜興筆架山數字科商大會在江蘇宜興圓滿落幕。大力發展數字經濟,關鍵在于人才。當前,隨著各產業的數字化轉型邁入新階段,相關行業對數字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有報告指出,當前數字人才缺口達到2500萬-3000萬。
活動期間,人民日報數字傳播邀請到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授王新懷,圍繞數字經濟及人才培養相關話題,對其進行了獨家專訪。
人民日報數字傳播:聚焦技術進步和產業優化升級,如何構建更為創新、更有價值的數字人才培養體系?
王新懷:我認為可以分近期、中期、遠期這樣去進行數字化人才培養。近期,大學課程可以進行專業設置,從理論上進行改革;中期,為數字人才建立激勵體系,在幾年的時間內以政策形式進行引導;遠期,可以把數字化先進產業相關內容下沉到中小學,例如一些數字編程課程現在已經走進各地中小學,為未來幾十年內的多領域結合打下比較好的基礎。
校內可以結合全國電賽、互聯網+競賽、研究生電子實業競賽等雙創競賽進行牽引,讓本科生、研究生能與先進產業進一步結合,全方位地提升學生的能力,并與產業結合起來。
人民日報數字傳播:如何加快教育鏈、人才鏈與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發展數字經濟相關交叉專業?
王新懷:首先我認為需要提升全鏈的普遍認知,另外各環節的建設要素也要跟進。教育鏈、人才鏈與創新鏈、產業鏈需要加深融合以促進數字領域新工科、新文科建設。在大學內,可以與時俱進地把與數字經濟、先進產業相關的技術設置成交叉專業,比如大數據、智能科學技術、人工智能等專業。
人民日報數字傳播: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為助力人才創造科技成果及推動成果產業化做出過哪些努力?
王新懷: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專門為助力人才成立了創新創業學院,從幾方面入手培養,幫助學生創造科技成果。一是培養我們的學生以數字產業的角度來全面認識創新創造的過程,解決了理論體系、理論方法的問題。學校專門設立國際雙創周,開設相關課程,聘請國內外企業、數字經濟等領域的專家,解決學生理論、認知上的問題。
二是學校對實驗實踐體系進行相應改革,按照體系培養學生能力。學校聘請行業專家、領軍人物、產業相關的先進企業工程師,給予學生專業性指導,讓學生了解如何把技術和產品進行深度結合及轉化,將技術往產品化方向發展,以前眼高手低的學生現在也能把自己的設想具象化,并且包裝起來進行推廣。我們學生就成功把以前的模擬對講機做成了數字對講機,銷售額過億。這個過程后期,包括包裝產品以及電賽技術成功轉化成產品,其實雙創體系都起到很大的作用。
第三是校企融合。學校和企業聯合起來開發課程,在了解企業需求后,結合課程去解決企業的問題;企業先進的技術理念也可以反過來引進到課堂中,讓學生受益。學生依據這些再去進一步結合企業需求開發產品,完成從創新到創業的孵化,也有助于推動成果產品化。部分優秀的學生在后來實現了“從創新到創業”,甚至能夠達成千萬融資,做出數字經濟的實際應用場景,把藍牙等技術成熟應用到具體的場景里面,真正解決了實際問題,這樣的良性發展也正是得益于當初的在校內的學習和實踐。
人民日報數字傳播:數字產業的發展能不能反哺教育行業,為教育行業帶來新的機遇?
王新懷:這是肯定的,AI技術、數字化技術以及互聯網相關的技術,其實都在反哺教學。比如我們之前所做的遠程模電,以及AI加盟店的新模式,它們都被應用于打造無人值守的實驗室,不僅可以減輕老師的工作量,學生也可以通過預約7*24小時全天候使用。課前有AI輔助選課;課堂處在智慧環境中,實驗數據全程數字化,并且老師可以根據同步上傳的數據對學生進行遠程指導;課后,實驗報告由AI自動判分。全鏈條數字化之后,整個過程中的數據都可以采集留存,進行分析后構成閉環,可以凸顯實驗操作的弱點環節,方便之后的學生進行改進優化。在2020-2022年疫情期間,AI遠程也起到了很大作用,當時家在武漢的學生都可以遠程在線做真實實驗,讓很多學生大大受益。
疫情結束后,學生的一些驗證性、探索性、研究性的實驗都可以繼續在AI加盟店進行遠程實驗,實驗中所采用的都是真實的物理硬件,學生通過數字遠程訪問。我們還制作了AI助手EE,學生在實驗過程中遇到問題時可以直接向它提問,以語音或者文字的形式。
人民日報數字傳播:數字科商相關行業的就業前景如何?
王新懷:我認為數字科商的就業前景是非常好的。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信息化領域,“兩電一郵”等方面就業狀況都很好,特別是今年的錄取分數又提升了很多。這說明數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都是未來發展的熱門。以后產業的大趨勢就是數字化,包括現在常被提起的元宇宙中的交互以及航母雷達的手勢交互,現在很多的東西都可以采集后放在虛擬世界里進行交互,這些都是為人們融入數字世界提供的一個接口。包括我們做的皮影表演機器人,也是把以前傳統藝人的表演跟數字機器人結合起來,讓機器人以數字化的形式呈現。比如運用手勢交互,人體做動作就可以直接以皮影的形式呈現,這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
學校也在嘗試涉獵時下流行的虛擬主播,不僅可以遠端與學生交互,還有能夠脫離VR眼鏡的真正的裸眼3D技術,這一技術未來有可能用于制作數字人,實現肉眼看到真實的具象實體并進行交互,這一行業的前景也是很好的。